高山Takayama
http://www.hida.jp/chinese/
乘坐 JR 高山線特急從名古屋車站到高山車站約 2 小時 10 分鐘。 有 『 飛驒高山小京都 』 之稱
岐阜縣北部的高山是修建於 16 世紀的高山城的“城下町”(以諸侯的居城爲中心發展起來的城鎮)。當時的木結構住家屋檐連屋檐,裝在移窗外側的出格子和高度一致的屋檐直線美奪人眼目。據說發源於 16~17 世紀的高山節,是日本三大美節之一。節日中,彩車和精致的操縱木偶、獅子舞在市內巡遊,集飛騨傳統藝術精髓爲一體的彩車,絢麗多彩、精致豪華。高山節在每年春天和秋天舉行。春天以日枝神社爲中心,而秋天則以櫻山八幡宮爲祭典中心。 在獅子會館有在節日中也參加的操縱人偶表演,在高山市政紀念館,春秋季場舉辦日本傳統服裝展活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女性穿著鮮豔華麗的女式和服(Kimono),男性穿著男式和服(Hakama),並可上街散步。
高山陣屋 高山市八軒町1-5
電話 0577-32-0643
全票 420日圓 8:45 ~ 17:00
這是江戶時代的代官所、過去曾在日本國內有60處以上、可是現存只有高山一處了。
在江戶時代進行統治管理的地方。在這之中有官員的府邸以及包括收納稅收的倉庫、總稱為陣屋。
管理裁判所和納稅的政府部門。由於可以從資源豐富的山林中出產資源(木材)和地下資源中獲取礦材(金銀銅鉛)、所以高山是江戶幕府直接管轄的地區、成為了幕府的經濟基礎。
高山陣屋包含官署辦公室、會客室、警衛室、長官宿舍、傭人房、收租納糧的大糧倉、庭園、大廚房和刑事案件拘留犯人的審訊室,房間多的有如在走迷宮。正殿入口處厚重的御門建於1832年(日本天保3年)。沿著正門進入玄關最先遇到的房間是「玄關之間」。這個房間保存了1816年(日本文化13年)當時的模樣。進入玄關之間迎面而來的正面牆壁有顯示郡代地位的「青海波模樣」。辦公室以榻榻米邊緣不同顏色的線,區分階級和使用者。室內還有進步乾淨的沖水式男、女廁所。傭人房緊鄰大廚房,窗戶糊上透明白紙,晨起陽光照射耀眼,讓女傭天亮無法再睡,須立即起床工作。大廣間用於郡代執政,御白洲是審判與判刑的房間,房間裏鞭子、壓脚用的石頭等刑具森然羅列,讓人看了不寒而栗。正殿後面則是糧倉。
高山陣屋共有2棟收藏年貢米(當時用米繳交稅金)的糧倉,全是於1695年(日本元祿
8年)從高山城的三之丸移築過來的但現在僅保留1棟。高山陣屋的糧倉經歷了400
年的歷史被認定是日本全國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倉庫。現在的糧倉成為展示有關高山陣屋的歷史博物館。高山陣屋的施政使得在日本江戶時期發生過稱為「大原暴動」和「梅村暴動」的兩起農民暴動。這裡陳列展示了在大原暴動時被判砍頭的農民善九郎留給妻子的遺書。付在門上的污垢據說是在梅村暴動時被農民殺害的守門員的血跡
飛驒代官於1777年(日本安永六年)升級為飛驒郡代,是當時幕府政權直轄的4個郡代中最重要的直轄地。日本幕府後期日本全國60餘個地方官府中唯有高山陣屋良好的保留至今,相當珍貴。為了保存這日本唯一現存的舊式官府史跡,岐阜縣教育委員會在文化廳的指導下,從1970年10月到1996年3月先後進行3次復原和修復,共耗資20億日圓,才讓這座日本江戶時代的官府穿越300年時空完整重現在今人眼前。遊高山陣屋除了看它的大,更在於欣賞古建築之美和體會先人的生活智慧。
庭院大,可以由幾乎所有的房間興賞到這庭院之美。雖然只有一個庭院但是由不同的房間可以觀賞到不同的情景。春天櫻花片片,秋天楓葉層層,四季美景如畫。
高山陣屋有提供免費導覽服務。日文英文皆有。有興趣的旅客請在售票口或是打電話預約(0577-32-0643)。
大眾運輸
由JR「高山」站徒歩約10分鍾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在東海北陸道「飛驒清見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約30分鍾即可抵達。請利用附近的神明停車場。
高山古街 (Furui-Machi-nami)
電話 0577-32-3333(高山市觀光課)
高山古街保留傳統日式風格,走在日本江戶時代原色古味的建築當中,幽雅靜謐的氣氛,展現了日本文化傳統美,是高山地區最有人氣的旅遊景點。
在流經高山市內的宮川東岸,有一條古老的街道。古街中段的三町,江戶時代的住宅保存完好。這條古街,依然能清晰地勾勒出城堡城市“高山”的影子。到此地一遊,可親眼觀賞一下傳統酒坊及門窗隔扇為格子造型的古老住宅。這一地區,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建築群保護區”。
如果有時間,稍微繞到宮川,慢慢走過朱紅的「中橋」或木造的「不動橋」等宮川的橋樑,可同時欣賞緩緩流經高山古街的清晰河流。
高山古街是400年前高山城城主金森長近效仿京都開發的城下町(城堡周圍的城市)。金森長近是豐田秀吉麾下的歷史名將,在飛驒地區留下城郭、神社與佛堂等許多歷史遺跡。金森長近曾在千利休及古田織部等茶道名師之下學習,據說高山如此優美的街景就是受到茶道深奧的境界所帶來的獨特美感的影響。
高山古街由兩個地區組成,包括「三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以及「下二之町大新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三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包含上一之町、上二之町、上三之町、片原町、神明町4丁目各一部分;下二之町大新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包含下一之町、下二之町、下三之町、八幡町、大新町1丁目、大新町2丁目、大新町3丁目、大新町4丁目各一部分。這兩個地區中一之町、二之町及三之町俗稱「三町」為高山古街主要區域。三町所有區域中,就屬上三之町最熱鬧。上三之町可說是高山旅遊絕不可錯過的景點,建議首先造問這裡,勁情體驗飛驒的小京都。
高山的名產飛驒牛。尤其是稍微烤過表面的飛驒牛壽司,口感柔軟,非常好吃。
大眾運輸
由JR高山本線「高山」站徒步12分鐘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在東海北陸自動車道「高山西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約20分鐘即可抵達。請利用附近的神明停車場。
早市 高山的早市是日本三大早市之一 早市在宮川和高山陣屋前舉辦。宮川早市位於從流淌在小鎮中心部的宮川,從 「鍛治橋」 一直到 「彌生橋」 為止的大約350米的地段、有60多家攤位。靠近街道的河岸邊有出售蔬菜、水果、醬菜、香料等等的露天小店、與之相對的靠街的一邊則以出售小吃點心以及工藝品的店鋪為主。除了猴寶寶、一位一刀雕等高山特產的工藝品之外、還有筷子和其他日式小物件等。 另一處的高山陣屋的早市開始於300年前。最早是養蠶的農家作為購買桑葉的市場而形成的、現在也只有農家才可以經營。有一大早採摘下來的水果蔬菜、出售曬乾的或是自家醃制的醬菜等攤位。店家還會告訴你食用方法和保存方法。有四五十家左右的規模、還可以看到山芋的莖、人參的葉、山菜等很少見的食材。
無論哪一處的早市都要到將近正午時分才結束、如果是住在高山市內的話、可以從早上六點左右就出門看看、散散步。可以看到穿著從前在從事農業勞動時穿著的 「野良著」﹑現代的日本主婦也會穿的圍裙的替代品 「割烹著」 的當地人、看看他們如何有精神的開始擺攤的情形。 東山寺町·東山遊步道 (Higashiyama Tera-machi – Higashiyama Yuhodo)
沿著安川大街(日語稱“安川通”)走到盡頭,就來到充滿安靜氣氛的東山寺町(通稱)。據說,當時的藩主(諸侯)金森長近很喜歡京都,因此,修築城堡城市(城下町)時,在城的東部不太高的丘陵地帶建了很多寺院,東山寺町由此起源。這裡成排的寺院不僅各有來歷,而且都被指定為縣級、市級文物。 東山遊步道,是一條由東山寺町至城山公園的約3.5公里的散步道。 城山公園 城山公園內設有直通山頂的登山步道,供遊客漫步,循著步道爬山,沿途可欣賞四季應時的美景。登上海拔687公尺的山頂,東邊可望乘鞍岳、槍岳、穗高連峰及飛驒山脈,西邊盡收白山及市區於眼底,吹著山頂上的涼風,是觀望週邊雄偉山水的絕佳景點。城山公園的美不僅在於風景,城山公園更是高山欣賞櫻花及楓葉的勝地,每當櫻花或楓葉季節,喜愛櫻花或楓葉的人士絡驛不絕。尤其是賞楓季節,通紅與鮮黃交接的千隻樹支所營造出的楓葉樹林,令人不盡稱讚。公園內保留著護城河、石牆、土壘等高山城的古遺跡,可以免費參觀。另外也有二之丸兒童樂園、廣場、散步步道等設施,是散心、作森林浴以及賞鳥的好去處。
大眾運輸
由JR高山本線「高山」站徒步20分鐘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在中部縦貫道「高山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約15分鍾即可抵達。
・在長野道「松本交流道」下高速公路,行經國道158號90公里約2小時即可抵達。 附設20個免費小客車停車位。
北山公園
岐阜縣高山市三福寺町等 0577-32-3333
可在楓樹、銀杏樹或櫻花等染上了紅色和黃色的紅葉中漫步。於北面的古街附近,也有步行約1小時即可行畢全程的「北山遊步道」。
高山市政紀念館 (Takayama Shisei Kinen-kan)
這棟建築是從明治28年(1895年)到昭和43年(1968年)之間,被當作區公所及市政府之用,位於可遙望並排的老街的地方(一之町、二之町、三之町)。其是由最高級的官家用材──「絲柏木」所建。由於當時在高山是第一個引進玻璃窗的,所以被稱為「硝子障子」的玻璃拉門被多處地方使用著。
飛驒之鄉 (Hida-no-sato)
飛驒之鄉佔地約99000平方公尺,這裡匯集了30餘棟飛驒地區代表性民宅(包括國家級文物在內),人字形木屋及茅草屋頂建築等,重現了飛驒的昔時景象。在各幢民宅中,展示著珍貴的古代民間用具(如今被視為工藝品)。這些展示品,可引發人們對當時山村生活與文化的感懷。在工藝集落,每天舉行飛驒塗、機織、染色等傳統工藝的現場演示。另外,在“民藝教室”,遊客們還可體驗一下草編品、飛驒刺繡等飛驒民間工藝品的製作樂趣。
高山採買
飛驒牛的專賣店
山武商店 岐阜県高山市総和町1-70 ,位於國分寺往北路口右轉,下一個路口處, 這家據說較便宜, 週三可能休息。
丸明 營業時間: 11:00~21:00
住所:岐阜県高山市天満町6-8, 於國分寺對面 |